屏東|六堆客家文化園區
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是一座展現客家文化與歷史的重要地標,其光環境設計需在尊重區域文化、回應空間功能與提升訪客體驗之間找到平衡。以區域環境尺度、建築尺度與人行尺度三個尺度為設計參數,並結合客家藍衫意象進行局部渲染。1.區域環境尺度:融合自然與文化的光環境
尊重區域生態與文化背景
在光環境設計中考量六堆地區的自然與人文環境,採用低光害且節能的照明技術,減少對周邊自然生態的影響,並以光線呈現客家文化的樸實與深厚底蘊。
地標性與遠距視覺引導
在園區核心建築及主要地標區域採用動態或漸變燈光設計,打造具有文化特徵的夜間形象,提升園區在區域範圍內的辨識度與吸引力。
2. 建築尺度:凸顯文化建築的結構與美感
藍衫意象的設計表現
結合客家藍衫的顏色與紋理,透過局部藍光渲染,於建築表面形成柔和且層次豐富的光影效果,展現客家文化的精神象徵。
透過線性燈具與洗牆燈,細膩地勾勒建築的結構線條與材質質感,使建築在夜間呈現柔和而富有層次的光影效果,讓訪客感受到空間的文化厚度與設計精髓。
3. 人行尺度:提升使用者體驗與文化連結
友善且舒適的步行環境
在園區內的步行路徑設計均勻柔和的照明,確保行走安全並營造溫馨的氛圍。結合隱藏式燈具設計,避免光源直接暴露造成不適。
互動性光景與文化教育
結合動態燈光裝置或互動性照明元素,讓訪客能通過燈光體驗客家文化故事,例如模擬藍衫染色過程的燈光動態,提升文化教育的趣味性與參與感。